第151章
打量着打量着,他不由露出讶色:“宗肃, 这些莫非都是由土豆做成的?是你在城外所说的做法么?”
“都是由……土豆做成?”
“怎么可能呢?”
宴下有人发出惊呼声。定睛一瞧,竟是那位张尧佐——张贵人的伯父、阻挠庆历新政的主力之一, 也是当初试图挑拨赵小三元和成王殿下的狠人。
自那时候起, 张尧佐便以为和赵小三元明牌撕破脸了, 言语之间从不吝针对。前几天的出巡他也一同去了,还和左右蛐蛐了一番官家优宠过度。可惜官家那天没给他开口的机会。这次好容易逮着了,他第一个跳出来质疑, 与此同时还扬了扬下巴。
哼, 倒要看你如何接招。
但实际上……扶苏连他是谁都不记得。倘若讨厌你的是乌泱泱低饱和度的一片, 你会记住每个人的脸吗?
更何况,以扶苏的做事风格,他说出的话哪一句是被打脸过的?有时候真不明白, 为什么有时候这些人一次又一次吃了亏,还要前赴后继地找他麻烦。
不过,这句户倒给了扶苏台阶。他站起身来落落大方地说:“既然大家心中有疑虑,不若我来介绍一番?”
官家立刻拍了拍桌案,发出声响:“站上来讲解,好让大家看得清楚些。”
群臣立刻交头接耳,说起了小话。
唯独范仲淹、富弼、欧阳修三人垂手端坐在桌案前,一语不发,只互相交换了个眼神,带着点看透一切的优越意味:看我们料中了吧。官家果然有那个想法。
君王身边的位置有谁能坐?
即使最宠爱的臣子也不够格。那是象征天家的地盘。除了皇后,唯有储君能坐。
官家暗示的意思很明显了。范仲淹扫视了一圈周遭的官员们,站在智商高地上无比心累地叹了口气:唉,怎么没一个看出来的呢?
眼红蛐蛐成王殿下到底多受宠,到底有什么意义?再不久,你们都得给他行礼。
官家却表示无辜:我真的只是担心肃儿的小身子太矮,众卿们看不到他的表演,给他个好发挥的舞台而已。
待到扶苏走到了上首,无比自然地站在官家身边,官家甚至还让了让给他腾了个位置:“现在诸卿都能看到,赵小三元,你可以讲了。”
“那我就开始啦。”
他先指了指摆放在桌子最中间的硬菜:“东坡肉炖土豆。”
“炖土豆朕知晓,这东坡肉……是什么?”
扶苏一本正经地解释:“是我梦中见到的老饕指点我做出来的菜。那老饕他自号东坡,我便借用了他的名号命名了这道菜。”
说着,他还不着痕迹地往下首一瞥。
正对着满桌子好菜默默咽口水的苏轼疑惑地抬起头来:是错觉吗?赵小郎好端端的介绍菜品,突然看他一眼是什么意思?
不会是为了记住我的窘态,事后过来嘲笑我的吧?苏轼思及于此,立刻正襟危坐了起来。只眼神还沾在菜肴上久久不能离开。
不过因这一出意外,他到底把扶苏胡诌的话听了进去,也把老饕“东坡”的名号记在心中。以后每至一地,他都要寻访本地的老饕中有没有一位名叫“东坡”的先生。
至于苏他慕“东坡”其人却难以觅其踪迹,故而自号为“东坡居士”以示纪念,就是后话中的后话了。
此刻,苏轼只在心里念叨:别惦记你梦里的老神仙了,快点开饭啊,我好想尝尝味道。
和他一般心思之人不在少数。
官家惯常就十分善解人意,边接过扶苏给他夹了一大筷东坡肉的玉碗,大手一挥:“众卿也不妨尝尝味道如何。”
当即就有人不客气地挥筷而下。夹了一块入口后,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苏轼更是直抒胸臆:“好吃!”
土豆炖得粉糯无比,又吸饱了东坡肉浓油赤酱的底汤。一送进口中就立刻化开,在唇齿间留下肉味的回甘。所有对主食有偏见、觉得土豆寡淡而平平无奇的人,都被这一口打了脸。
至于东坡肉本身,更是浓红透亮、肥而不腻,卤香扑鼻。脂肪的软嫩和瘦肉的嚼劲中和,与粉沙的土豆是截然不同的口感。
作为宫宴上的硬菜,含金量十足,一点儿也不跌份。
就连吃惯珍馐的仁宗,也眼前一亮,把扶苏给他夹的菜全吃掉了。扶苏露出甜甜的笑容——这是他出的食谱,官家爱吃,就好像他也被认可了一样,怎能不开心呢?
“官家,你多吃点。”
他又舀了一大勺,放进官家的碗里。
官家哭笑不得,无意识中说漏了嘴:“肃儿你莫要管朕,众卿都在等你介绍下一道呢。”
叫赵小三元为“肃儿”啊……百官的心情又微妙了。但吃人的嘴短,他们吃了赵小三元的好东西,不再好说什么,于是默契地装作没听到。
唯有范仲淹等三人再次交换眼神:肃儿都叫上了,演都不演了。看来官家是真的想……
但当扶苏的声音响起时,所有人都收起了纷繁芜杂的心绪。东坡肉炖土豆惊艳在前,他们真的开始期待起土豆还能整什么花活了。
而扶苏,又或者说是后世的菜谱,就没让宋朝的士大夫们失望过。
“此菜名为地三鲜,乃三味蔬菜过油微炸过后炒制而成……”
“此乃清炒土豆丝,菜色就是字面意思,就不用我多说了。”
“此物呼作薯条,配上炸鱼吃,别有一番风味……嗯,梦中的老饕告诉我,据说它是西方之人很喜欢的一道菜。”
扶苏的解说很有食评的风格。不仅会介绍口味和吃法,还会说起几句制作方法。许多人一边埋头猛吃,一边竖起耳朵听着,想着回府后就复述给家里的厨娘,丰富一下餐桌的花样。
一次宫宴,竟真成了美食品鉴大会。
当中不是没有发难者,指责扶苏宴上的食物都过于抛费奢靡。桌上的随便哪一道菜,都要用上大量的油和调料作调味。与平民百姓的餐桌相距甚远。
但被扶苏轻描淡写一句“那你去尝尝土豆焖饭吧,无油无调料,普通百姓也吃得起”给秒杀了,连小插曲都称不上。
其实扶苏还想补充一句“我相信百姓们会用土豆做出各种他们吃得起的美食”的,但官家的异样却让他收回了心神。
“怎么了?”他低声问道。
官家只觉得眼皮沾了胶水,仿佛有千斤重。虽说上了年纪后他时不时饭后就这样,但没有哪一天如今日般疲倦,连睁开眼睛、保持清醒都十分困难。只觉下一秒就要昏厥过去。
扶苏的目光缓缓移到了玉碗上。一个不可思议又合情合理的猜测冒了出来:呃,官家他该不会是……晕碳了吧?
很有可能啊。他一个劲儿给官家猛猛盛菜。官家为了表达对他的支持,也因为菜真的很好吃,碗中的食物全部进了肚子里。
……那得是多少碳水啊?也难怪官家困得近乎大庭广众之下失态了。
所幸官家没有别的症状,扶苏就扶着他的身子,压低了声音说道:“您眯着眼睛寐一会儿,不碍事的,有幞头挡着别人看不清。而且我看百官们都在,呃,都在埋头苦吃……”
一时管不到皇帝这儿。
“待他们吃完了我就叫您。”
官家的眼睛虚成了一条缝,微不可查地点了两下头。也不知道是瞌睡的,还是听到了扶苏的安排表示赞同。
总之,他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借着扶苏的掩护假寐了起来。
但这事落在有心人眼里,又是另一种画面。
范仲淹等人只在美食上分了三分心,剩下七分,全部落在了上首的天家父子身上。几人见官家“昏”了过去,互相使了眼色,都在对方了眼里看到几个字:好戏开演了。
官家都装昏迷了,下一步就是赵小三元,哦不,成王殿下下一刻就该“失口”叫父皇了。
范仲淹还在心里感叹,这剧本编得实在是高妙。人只有在情急时,才会脱口而出真心之语。这手笔不似官家,倒像他那新认下的小徒弟会做的事啊?
既如此,他这没教授过什么,全凭徒弟自学成才的师父,不得不襄助一番了。
“成王殿下!”他突然站起身来,喊出了一个在场之人十分陌生的名号:“官家似乎身体有恙、近似昏迷,老臣恳求您主持大局。”
被范仲淹的话吸引了注意力的人,大多一头雾水。待他们看向范仲淹说话的对象后,又纷纷僵住,集体露出了极其匪夷所思、怀疑人生的表情。
-----------------------
作者有话说:[垂耳兔头][垂耳兔头][垂耳兔头]
第112章
“成王殿下”四字一出, 站在视线中心的扶苏,沐浴着全场的目光,已经呆成了一座雕像。不仅如此, 他的嘴巴还因讶异微微咧开一条缝。糯乎乎的包子脸上, 神情不复素日的机灵神气,看起来有点傻里傻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