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BL书阁>书库>其他>领证了,但不熟> 领证了,但不熟 第153节

领证了,但不熟 第153节

  林眠头皮一紧,尴尬打招呼:“张总。”
  救命。
  话里分明在暗示他俩打情骂俏。
  张延亭走近,没有停顿,只嗯了一声,淡淡瞟她一眼,然后挎着金棕色brinkin昂首迈进大门。
  见状,林眠垂下眼帘,紧步跟在后头。
  那一刻,她脚趾能抠出玫瑰园的大平层。
  来上海第一天就社死。
  真想煮一锅生死悲欢祭自己。
  眼见张延亭走远,张若愚拿胳膊肘碰了碰林眠,眉头高高挑起,笑得前仰后合。
  就爱看她着急上火,她越急,他心里越爽。
  真想把她的反应做成表情包。
  林眠这个傻蛋,居然真以为是自己诓她来的。
  -
  会议室。
  张延亭坐在老板位,张若愚憋着笑,替她插好投影,进入网络连线。
  屏幕分了九块。
  全国各区域市场总监,发行总监,总编辑温慈,最后一个视讯信号迟迟进不来。
  众人依次礼貌向董事长问好。
  每个人神色如常,完全看不出来丝毫长假被迫加班的不愉快。
  人还没到齐。
  现场没人说话,线上几人心照不宣地闭了麦。
  张延亭烦躁地刷着手机。
  林眠坐在把头,眼帘低垂,偶尔眼角余光偷偷扫一眼,识趣的没有多话。
  张若愚坐在林眠对面,他整个人陷在老板椅中,aj大喇喇翘在桌上,整个一大写的玩世不恭。
  安静。
  落针可闻。
  气氛愈发尴尬。
  林眠一错眼,瞅见张若愚正盯着自己,咻地别过视线,掏出签字笔,假装写写画画。
  早知道可以视频参会,她留在凤城,安安生生过个国庆长假不好吗。
  为什么非得薅她早早来上海。
  打工人实惨,老板心思也太难揣摩了。
  ……
  窸窸窣窣传来响动。
  “哎呦,我来迟啦!张董国庆快乐!大家上午好呀,这边网络不好,各位多担待哦。”
  tarcywu声线娇娆,终于加入了视频会议。
  张延亭放下手机,点颔示意:“来,现在开会。”
  -
  会议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林眠首次参加趣可高级别会议,有大半时间都在放空。
  说是参会,其实就是列席。
  枯燥乏味。
  几乎全是听温慈和tarcywu绵里藏针,针锋相对。
  林眠脑补了宫斗剧里的俩贵妃争宠。
  又像妯娌吵架,为了鸡毛蒜皮的破事,各执一词,各不相让。
  几个总监是人精老江湖,秉承看透不说破的原则,时不时活活稀泥,打打太极。
  这一刻,林眠的感觉很复杂。
  乱七八糟的情绪堆在心口。
  既同情,又佩服张延亭。
  她不禁开始担忧,如果将来有一天,张延亭卸任,谁能扛起趣可的大旗。
  或者说,谁配担得起“为女性服务三十年”这个总署认证过的重担。
  究竟是温慈,还是吴友之。
  林眠不知道。
  她舔了舔嘴唇,怔怔放空。
  第120章 我可以不去
  “今天会议就到这里,吴友之你尽快从韩国回来!”
  张延亭下达指令,她叫了tarcywu的全名。
  tarcywu爽快答应,冲镜头莞尔一笑,吴侬软语动听:“我机票已经订啦,可是国内长假嘛,我也没办法的呀。”
  “抓点紧。”
  视频会议终于结束。
  林眠如遇大赦,悄悄深吸一口气。
  大老板情绪不对,此地不宜久留。
  她向来有眼力见儿,此时,更是主动帮张若愚收拾东西。
  这家伙倒很反常,全程一言不发,只顾低头戳手机。
  -
  锁门下楼。
  走出环宇中心,正午阳光直射下来,林眠后背渗出一层薄汗。
  上海比凤城气温高。
  她穿了件薄外套,在凤城温度刚好。
  到这里一看,好家伙,路上行人几乎清一色的短袖打扮。
  权当物理防晒了,林眠自我麻痹。
  张延亭看腕表,提出带她和张若愚去吃午饭,“小毛休假,我有个电话要打,张若愚你开车,去玺家花园。”
  “别呀!我们要去玩呢!”张若愚直跳脚,断然拒绝。
  张延亭懒得搭理他,转脸问林眠:“你要去玩吗?”
  “我可以不去。”
  老板明确发话共进午餐,打工人哪好意思拒绝。
  吃就吃呗。
  反正来都来了。
  -
  从北外滩到巨鹿路,8公里,张若愚开了40分钟。
  路上堵得要命,和凤城不相上下。
  林眠直想吐。
  张若愚可能是没开惯新能源车,动能回收调得有点猛,以致于他每踩一下刹车,她就头晕恶心。
  玺家花园。
  老式洋房的本帮菜餐厅,踩在木质楼梯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有种流金岁月的年代感,扑面而来。
  张延亭做主,点的全是招牌菜,本帮红烧肉,椒汁蒸白水鱼,金沙蒜香骨……
  满满当当上了一桌子。
  刚尝了一口,是熟悉的味道。
  林眠莫名想到鼎悦,想起林芝广告会时,谢逍派人打“飞的”送来的鼎悦“外卖”。
  谢逍。
  不知道他怎么样。
  林眠假装低头找东西,在餐桌下悄悄滑开手机,飞速扫视聊天列表,风平浪静。
  行吧。
  她吁出一口气,摁灭手机,继续吃饭。
  -
  菜过五味。
  张延亭兴之所至,放下筷子,讲起了她替《cute》在澳洲打拼的那段日子。
  “那应该是二十年前,两年澳洲拓荒,锻炼了人,得到了宝贵经验。”
  “海外办刊不容易,澳大利亚的华人不认同趣可的调性,他们更喜欢看卖惨的,同居欺骗,婚外情打小三,越是消极的内容越火爆,我不止一次和当地的华人主编产生分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