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他为文天祥这样的忠义之士哭,为大宋江山有了一个完美落幕而哭。
文天祥当然能比拟在安史之乱中为唐朝浴血奋战的张睢阳、颜杲卿。
【在文天祥被俘一年后,南宋最后一个小皇帝已经以身殉国了。】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命运的奇妙。当年赵匡胤踩着后周的孤儿寡母上位,到了宋朝灭亡之时,也只剩下了孤儿寡母。】
第81章 第 81 章
天音每说一次“赵匡胤欺负后周的孤儿寡母”, 正在看天幕的赵匡胤就脸红一次。虽然谈不上气急败坏,但总是又羞又不甘心。
羞于天音说对了,他确实趁主少国疑夺了皇位, 就是不地道。问题是当初那个形势, 完全是天助。
他确实对不起周世宗,也要为宋朝的羸弱负责, 但他不后悔, 也不能后悔。
【南宋灭亡之际连续拥立了三个小皇帝。】
【第一个便是劝降文天祥的赵显。】
【他在咸淳十年, 公元1274年登基。当上皇帝的那一年他还不满四岁,朝政由祖母谢道清和权臣贾似道把持。】
【德祐二年, 也就是两年后, 蒙军兵临城下,谢道清奉上皇帝玉玺宝册投降。这一年赵显七岁。】
【忽必烈将他带到燕京囚禁起来, 成为拉拢宋臣的工具。十二年后,忽必烈将赵显送到吐蕃学习藏文、佛经,出家为僧。吐蕃远离汉地, 环境恶劣,对于生长在温柔富贵乡的汉人而言, 这里无疑是上好的囚笼。这一年,赵显十九岁。】
【三十五年后, 元朝皇帝找借口将赵显处死。享年五十二岁。谥号‘恭’。】
【赵显一生都受制于人, 年幼时被祖母和权臣操控, 六岁以后由元朝皇帝囚禁。娶的妻子是元朝公主, 生的儿子出家为僧。他这一生, 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
“赵显, 还是没有善终。”赵匡胤看着自己的后人,忽然就想起了后周的末代皇帝柴宗训。
“那孩子退位的时候, 也不过才七岁。”赵匡胤闭眼沉思,柴宗训的谥号也是“恭”。恐怕后人上谥号的时候也想到了前朝命运相似的柴宗训。
“尊贤贵义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贤敬让曰恭。”
此时的赵匡胤才终于体验到了这种无可奈何之感。既无奈,又可悲。
他已经立下了训斥“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也不知道后世子孙有没有听话。
可那孩子被迁往房州后没几年就去世了。才刚过来二十岁啊。
赵构明白了赵匡胤的心思,宽慰道:
“太|祖爷爷安心,我们都遵守了您的遗训。柴家子孙到我那个时候还活得好好的,当年闹得朝野震动的新旧党争,无数人被牵连,流放的流放,贬斥的贬斥,柴家人都没有被牵扯。想必以后的皇帝也不会违背您的训诫。”
【还有两个小皇帝,一个病逝,一个殉国。】
【在谢道清准备投降的前一夜,驸马都尉杨镇和国舅杨亮察觉到了谢太后的意图,他们无力让谢太后改变想法,于是将赵昰和赵昺连夜送走,逃亡婺州。随后与率兵勤王的张世杰、陆秀夫汇合。】
【德祐二年正月初五,谢太后投降,赵显被忽必烈废掉。也是这个时候,以文天祥、陆秀夫流亡小朝廷宣布另立新君赵昰,他们不再承认赵显这位天子。皇帝年幼,由其母杨淑妃听政。】
【赵昰比赵显大两岁,继位的时候也不过八岁。】
【当时的南宋虽然大部分已经落入了元军手里,但是钓鱼城、凌霄城等城池,还有温州、台州、处州等土地,南宋还有二十万左右的军队。陆秀夫、文天祥等人便带着这些残余势力抗击元军,谋求复国。】
【但是命数已尽,尽管有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这样的忠义之士誓死抗元,也无法改变天命要亡赵宋的现实。元军继续南下,流亡朝廷不断南撤,几乎就要逃到海上了。】
【岭南之地,山高林密,瘴气弥漫,自古就是流放官宦之人的地方。成年人能艰难求生,但小孩子体弱,更何况是生于皇室的赵昰。加之兵败逃命,连路颠簸,一年后,赵昰在碙州荒岛病逝。】
【这一年,赵昰才九岁,谥号‘裕文昭武愍孝’。】
赵恒心疼道:“碙州,岭南之南,几乎就是天涯海角了!”
他不过十岁稚龄,看着差不多大的幼帝在逃亡中求生,最后病逝,感触最深。
赵恒明白,自己本与幼帝没有什么区别,原本的命运都应该是当一个亲王,富贵度日,不问政事。
可世事无常……
赵匡胤也不忍心,那么小的孩子,就要肩负家国重任。那个时候还有文天祥这样的人为大宋尽忠,可柴宗训是真的孤家寡人。
【赵昰没了,但是汉人不能没有一个名义上的君王,此时,皇帝不再是皇帝,他是汉人的代表。南宋走到了绝路,已经回天乏术了。但对于以陆秀夫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而言,要么投降,侍奉蛮夷为君王;要么死战,以身殉国。】
【身为有气节的汉人士大夫,他们不会愿意跪倒在蛮夷面前。蛮夷,没有开化的动物罢了。类比一下,就相当于人要认大猩猩当皇帝。再者,天下将亡,汉人文化血脉都要被糟蹋殆尽,如果不能奋力一搏,那才妄为士人。】
【于是,陆秀夫等人在碙州拥立最为年幼的赵昺为帝,时年七岁。在位313天,其母俞修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