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张苍一个柱下史来军事大会上做什么?
  来当会计。
  姜珂离开后,整个咸阳内算学最厉害的人就是张苍了,打仗这件事很麻烦的,可不是直接点几十万大军说走就走的事,中间的各种粮草,武器消耗,皮甲等都需要计算。
  现在有一个公式就是……
  张苍计算大臣+范增财政大臣=姜珂
  会议即将结束之时,孟羊前来禀报,说姜内史的一位短兵带着信件从雒越回来了,还带回来了一些别的东西,现在正在门外等候呢。
  阿珂有消息了?
  嬴政闻言,心中大喜,迫不及待令孟羊将那位送信之人立刻带入殿中。
  诸位大臣:姜珂有消息了?
  王贲之前带兵攻入过楚国南部,光是那里的气候和环境就已经让他们这些常年居于大西北的秦人很不适应了,更别说雒越之地黔首野蛮,瘴气横行,就连他自己在没有充足准备的情况下都不敢随便进去,更别说姜珂了。
  这莫不是遇到危险,送求助信回来了吧?
  大王刚刚定下让自己北上去攻打燕国,也没有时间南下去救她啊,那就只能麻烦父亲重整旗鼓了。
  你别说,王贲这人还挺善良,信还没开始读呢,就已经确定好救援人选和救援方案了。
  张苍和李斯齐齐对望一眼,虽并未开口,但二人眼睛里却流露出相同的想法,如果信上有什么不好的消息,一定要瞒着荀子先生啊!
  同样的,范增也和其他人一样很担心自己主君的安危。
  东皇太一保佑,希望主君一定要平安无事啊。
  至于尉缭,这些人中尉缭是最相信姜珂的,或者说他相信自己的相面实力,姜珂就没长一张吃亏的面相,你们这些人有空关心姜珂安危,还不如关心关心雒越安危,可别是这信上写着姜珂把雒越的哪位公子公主不小心给弄死了,现在正想办法毁尸灭迹呢。
  不得不说,尉缭的想法还是太保守了。
  孟羊“喏”了一声,很快将送信之人带入殿内。
  送信之人根本不敢抬眼去瞧殿中那位居高临下的威严帝王,再一看居然还有这么多高官,他就更紧张了,但紧张归紧张,不愧是跟姜珂一起出过任务的短兵,这人很精明,反应也很快,当他瞥见角落中柱下的那位史官时,突然想到姜内史说过的一句话。
  机会是要靠自己争取的。
  于是他呈上信后,也开始了尔康同款回复:“姜内史短兵 赵珩参见大王,特将姜内史信件和雒越降书带回咸阳,还请大王过目。”
  众人自动忽略雒越降书这四个字,以为它是雒越之地土特产之类的东西,根本没想到这就是一份真正的降书。
  毕竟这话听起来实在太惊世骇俗了。
  只有老史官意识到了这个重点。
  柱下史:得,又来活了。
  于是他将赵珩的名字写在史书上,随后开始记录。
  嬴政:……
  嬴政当了这么多年大王,一下子就能看出赵珩的小心思,这人今日的行事作风真是深得姜珂真传,他还有心思想这些,那就证明姜珂现在安全的很。
  孟羊将信呈给嬴政,他拆开信封,展开信纸,一字一句读了起来。
  第一句,很正常的姜氏日常问候。
  第二句,姜珂告诉嬴政自己的目的已经达成,还说了这件事可能姜珂和嬴政都会不敢相信,这大大地激起了嬴政的好奇心,驱使他迫不及待继续往下读。
  第三句:我在雒越造反了。
  哦,造反了啊。
  读到这里时嬴政甚至都没反应过来,还继续往下读了,然后是带着一百人,造反成功,雒越王绝嗣……
  掎角之势,这倒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两相夹攻一定能以最小的代价平定百越。
  不对!!,阿珂说她干什么了?造反!?是寡人想的那个造反吗?
  嬴政突然意识到了不对劲儿。
  他的视线迅速往上移,又重新读了一遍姜珂的信,终于确定这就是自己想的那个造反。
  她在一百位士兵前加的前缀是……足足,而非区区。
  寡人出行游猎时带去的陛盾郎都不止一百位,她居然带着一百位短兵在雒越造反了,最神奇的是居然还成功了!?
  嬴政继续往下看,这上面很粗略地写了姜珂造反,阿不,是平定叛乱的一些过程,雒越王连带着他的十八个子女全都死了……
  此时的嬴政终于意识到降书是一份投降书,而不是雒越的特产。
  他看了一眼在座的武将们,被嬴政这么一看武将们只觉得自己身上凉飕飕的。
  嬴政,你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君王了,不能因为阿珂的一封信就在臣子面前露出太过惊讶的表情,你要做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精于术势的君王。
  嬴政强压下自己心中震惊,继续往下看。
  姜珂:大王我在雒越找到了一年三熟的稻子,许存正在研究如何将它在黄河以南大面积种植,但是可能后续科研经费不是很够,需要您支援一些。
  嬴政视角:***稻子**一年三熟***大面积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