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他当初要是娶一个高门贵女,一旦牵扯到家族之间的利益,两个人的心眼子加起来,估计每天能斗八百回合。
  周云初就简单多了,人单纯,家世简单,他把她圈在自己的范围内,相处起来,惬意舒适。
  “民间富户凑点钱,弄一个慈幼庄,不会有人管,但是我是天子近臣,带的近卫可以用禁军的名义,你搞一个慈幼庄,养着上百个孩子,你还会请先生教他们读书、练武,官家的探事司收到消息,会怎么想?”
  周云初没想到他考虑的这么多,有些困惑,“什么意思,我只是买个庄子,养一些弃婴,跟官家有什么关系?”
  燕驰看她还没开窍,耐着性子道:“要做善事,可以去慈幼局,那里孩子也很多。你搞一个慈幼庄,养这些孩子,而且是从小养到大,官家会认为我在豢养私兵或者死士。”
  周云初目瞪口呆,一瞬间惊醒,的确有些像,尤其她还想请人教习武艺,真是有嘴都说不清。
  燕驰就这么静悄悄的盯着她看,这幅吃惊后恍然大悟的表情,比看朝会上老头子们斗嘴还好玩。
  “还想不想去养孩子?”
  “想,怎么养?”周云初还是不想放弃,品了品燕驰这句话,就是还有办法的。
  她试探着问:“以青木的名义,周记的名义?”
  燕驰无语,这有什么区别,朝廷里那帮人,谁不知道现在做的那么大的周记,青木是他妹夫。
  周云初突然意识到,好像不行,没区别,却听旁边人耍无赖般说道:“你亲我一下。”
  “”
  她蜻蜓点水般亲了他脸颊一口。燕驰皱眉,太敷衍了,亲的一点诚意都没有。
  周云初见他不说话,试着问:“要不,我和其他富户一起凑钱弄个慈幼庄。”
  那还是有他燕驰的份。说到底,周云初手里有钱了,就蠢蠢欲动想花钱,自己花不掉,就想做好人。
  燕驰发现根源在哪里后,就不想搭理她了。
  周云初往他怀里拱了拱,抬头看他,捧着他的脸,使劲地亲了两下。
  勉勉强强,燕驰嘴角上扬,“我找慈幼局的监官说一声,你去买一些小孩子用的东西,等我休沐,我陪你过去,那些小孩子也需要你的帮助。”
  周云初咂摸了一下,好像有道理,这样她既能做善事,又不用办手续,还不会给燕驰添麻烦。
  等她跟那边的监官混熟了,她出钱出力,可以办很多事情。
  “嗯,那我最近去买些东西。”周云初开始盘算要买什么。
  燕驰满意了,周云初真是好哄又好骗,其实她自己就可以去慈幼局送东西。
  慈幼局每年靠朝廷拨款,也有富户捐钱捐粮,但是始终杯水车薪,得到的捐助还没汴京那些寺庙多,那些小孩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
  像周云初这样去捐东西的,慈幼局的监官和吏员,上上下下,欢喜都来不及。
  周云初开口道:“三郎,紫檀匣子里的钱,能用吧?”
  他两日常开支都不大,尤其周云初几乎可以忽略。
  府内小厮、女使、厨娘,一共十人,日常吃喝都有定数,日常开支的钱都存放在一个红木匣子里,通常燕驰一千多贯的年俸足以覆盖府上一年的支出。
  紫檀匣子里的钱,等于小两口的存款,买海船、铺子、庄子,都是大额开支,才会从这里取。
  燕驰懒懒的“嗯”了一声,周云初跟他要钱花,哪有不给的。
  看样子,她这是要捐把大的啊,干脆提醒她,“不要捐钱,小孩子是拿不到钱的,只会被挪走,你可以给他们买吃穿用的。不要一次性买很多,要分开买,每个月去两三次,自己没空就派人送过去。”
  她想了想,那就不用动紫檀匣子了,她手上二十六万贯,足够买非常多东西了。
  燕驰瞧着她:“你自己有没有什么想要买的?”
  她喜欢买瓷器,杯盏碗碟,来者不拒,他现在有海船,很快新增三十艘,从福建路运些瓷器过来,轻轻松松。
  周云初愣住,她也知道燕驰现在手上有海船,但是她不会主动跟他张嘴买瓷器,买多了,估计要被他拷问一番,免得给自己招惹麻烦。
  燕驰干脆道:“明天晚上我们一起去逛夜市,衣衫首饰,想要什么都可以。”
  最近他都很忙,真是难得有空。今晚他谈成了一笔大单,要不是夜深了,该庆祝一下。
  燕驰见她乖巧的点头,心情更好,凑近了,就在她嘴上亲一口,准备接着亲,就被她推开。
  “我可以给慈幼局的孩子们,请个翰林教书吗?你们禁军,武艺好的,可以不可以”周云初说着说着,就自己打住了。
  旁边的人好像重新认识她一样,笑了声,“想的倒挺美的,翰林、禁军,全都薅一遍,你打秋风呐?”
  打秋风?!
  周云初品了品这三个字,也不是不行啊!
  想薅人,倒是真的。薅不到人,她就干脆花钱请。
  第133章 化缘
  延和坊周宅,
  园中荷香清远,鱼戏莲叶,满园绿意盎然。
  池塘中种植的都是空间出品的莲花,十二个品种,微风轻拂,摇曳生姿。
  周云初一大早就到达北院厢房,搬出一筐筐荔枝,鱼虾蟹鳖倒入水池中。
  去年冬季,糖果铺开业时,青木给慈幼局的孩子们送过棉衣和糖果。
  一来一回,不仅与慈幼局办事人员相熟,连带着那些孩子都认识他,是那个送糖果的叔叔。
  周云初今天先跟着青木,去慈幼局看看情况。
  从自家铺子开始,糖果铺,各种糖果都取些,孩子们爱吃。
  天气热,现在正是西瓜大熟的季节,马车装上一筐筐西瓜。
  绿豆、砂糖各带上几大袋,煮砂糖绿豆饮子给孩子们喝,夏季清凉解暑最合适不过。
  青木领着周云初一起过去,铺子的伙计们之前就去过慈幼院。
  这次照例用铺子里的牛车拉货物,差不多一百个西瓜,所有的牛车都用上,跟着青木浩浩荡荡的奔向慈幼局。
  慈幼局监官不在,负责具体事务的是宋娘子,约莫三十岁上下,干练爽快。
  青木指挥着伙计们把西瓜放置院内阴凉处,慈幼局的吏员们见状,一起帮忙搬东西,部分西瓜按照宋娘子的安排,放入冰凉水井的木桶中。
  孩子们看着绿皮西瓜,很是开心。看到糖果叔叔,更是激动,他又来了。
  宋娘子热情招呼,周云初看着沸腾场面,这才知道,慈幼局收养的孩子,从出生没几天的弃婴到十四岁的孩子,差不多有五百多人,加上乳母、吏员、长官,上上下下五十人。
  总的来说,好多人,每天一睁眼就是六百张嘴吃饭。只有支出,没有多少收入。
  难怪靠着朝廷那点拨款,孩子们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
  幸好青木带头,知道这里的情况,提前装好糖果、西瓜、砂糖绿豆饮子管够,不然不够吃,多尴尬。
  周云初看着这么多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好奇的打量着她,心底柔软一片。
  宋娘子大声问:“今天来的是谁呀?”
  “是糖果叔叔!”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虽然小,但是大家听到都哄然大笑,小孩瞬间脸红。
  “对呀,你说的没错。奖励你吃今天的第一颗糖。”青木拿起糖果,弯腰蹲地上,剥开糖纸,喂给她。
  “糖果叔叔,我也想吃哦。”听的人心软。
  大人们一起帮忙发糖,小孩发现这次吃的糖跟上次不一样,新口味,甜甜酸酸的,瞪大了眼睛问宋娘子:“婆婆,这是什么糖?”
  宋娘子也不知道,周云初抓了一把,蹲下递给她,“柠檬饴糖。”
  “娘子,柠檬是什么?”
  “一种黄色果皮,带有香气的鲜果,橙子和香橼的孩子。等柠檬成熟,我带给你看。”
  “娘子,你说话要算话哦。我叫小澄,今年六岁。”
  周云初看着这些孩子,脸上、手上都是干干净净的,都被照顾的很好。
  宋娘子发话:“吃了糖果叔叔和娘子带来的糖,你们要说什么。”
  小孩们挤在一起,腼腆着行礼,说谢谢。
  西瓜经过井水的冷浸,吏员们捞出来后,挥刀对剖,只听“啪啪”裂开的声音,一块块鲜红水灵的西瓜,摆满整个厅堂。
  剖开瞬间,就能闻到那股子纯天然清甜瓜香,吃进嘴里,冰冰凉凉,解暑再适合。
  周云初也没想到,穿越到大宋汴京城的第三年,她和慈幼院的孩子们坐在一起吃西瓜。
  看着这一排吃瓜的小脑袋,好甜。
  以前每次种植西瓜,刷选优种,一次又一次在瓜田里上蹿下跳,在此刻找到了具象化的意义。
  孩子们沉浸在吃瓜中,大人们也沉浸在“吃瓜”中,什么风吹来了周记铺子的东家。
  周云初自然不会去逐一解释,她在崇福寺对着佛祖许愿,现在是她还愿的时候,还有一个原因,她手上有点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