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拜——”
  “拜——”
  “拜——”
  “拜——”
  与民间不同,皇子凡一拜,当老师的不可全受,只能受半礼。如此四拜之后,礼数才算走完全。扶苏直起身子,对着宋祁甜甜地一笑,作揖道:“宋先生。”
  宋祁也爽快地受了这个礼。
  然后就是交付束倏环节了。孔夫子曾经用干肉当作拜师礼,以示知识的珍贵。后世却成了一种象征物,尤其是在皇家。除了干肉条之外,还要准备别的礼物。
  譬如,扶苏就亲眼看到,宫人们端出来的各式各样的束倏之中,竟然还有一对用草绳编起来的螃蟹。活的,正在挥舞着钳子,在宫人怀中的箱笼里乱爬呢。
  扶苏:“……”
  束倏是曹皇后派人准备的,扶苏怀疑她送螃蟹是在揶揄自己,但没有证据。
  但是,他能清晰地看见,宋祁看到那对张牙舞爪的阳澄湖大螃蟹的时候,面皮忍不住地抽动了一下。
  扶苏连忙闪避开目光,心中默念道:束倏不是我准备的,跟我没关系。
  与之相对的,宋祁也要为学生准备回礼。扶苏收到的是一套文房四宝。他顺手捻了一把毛笔芯,十分细软。
  是狼毫?还是兔毫?
  扶苏正要问先生呢,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和一声高昂的“官家到。”
  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一只手搭在了扶苏的头顶。宋祁正要行礼,就被仁宗一把拉住了:“宋卿不必多礼。”
  他四下环顾了资善堂一圈,话里话外都是感慨:“这堂中依稀似当年啊。”
  当年,也就是官家还是太子的当年。
  资善堂原是真宗皇帝为了官家的读书大业建成的。过去熟悉的一切,转眼要在儿子身上经历一遍,如何不让他感慨万千?
  宋祁听懂了仁宗话里的意思:“微臣定尽股肱之力教导成王殿下,虽百死不辞耳。”
  “宋卿言重多矣。”
  官家抬了抬手,象征着官员至高荣耀的紫金鱼袋被被呈了上来。除了位极人臣者以外,也只有皇子之师能获此殊荣。
  官家又勉励了宋祁两句:“朕的成王,便托付于宋卿了。前朝诸多要事,离了宋卿亦不得成。最近,西夏使臣馆于相国寺,要劳宋卿多多费心。”
  “臣定不辱使命。”
  君臣正寒暄得宜两相欢,当背景板的扶苏的耳朵却动了动。
  西夏使臣,正住在大相国寺里?
  他悄悄抬头,觑了一眼官家的侧脸——
  对了,宋夏两方正议和着呢,还有什么比趁这次展露他的主战派本质更好的时机吗?
  作者有话说:
  ----------------------
  扶苏:该我上场表演了[托腮]
  第9章
  宋祁目前官至三品礼部侍郎,与外国使节交流接待的事情属于他的职责范围之内。君臣原本是互相勉励、彼此客套呢,谁想到被角落里竖起小耳朵的扶苏听了个正着。
  别看扶苏既听说过这个历史名臣、又认得那个文学大家,仿佛对北宋一朝了如指掌似的。实际上呢,他在禁中当了三年小孩子,对朝堂都有谁当什么官,大宋和辽夏的关系怎么样,那是两眼抹黑、一概不清楚。
  没办法呀,官家和娘娘不会跟他讲,他主动去打听呢,又解释不清自己的信源来自何方,还会留下太上进的印象。
  唯一能掌握的确切情报是,今年的年号是庆历四年——滕子京已经谪守巴陵郡啦!也就是说,庆历新政大约确实是已经破产了。
  所以,听完宋祁和官家的对话之后,扶苏就好像发现了一片新大陆。宋祁既是他行过拜师礼的老师,又是朝廷上的三品实权官员,朝他打听前朝的事情总不会出错。
  而且嘛,扶苏摸了摸小下巴,从小宋其人的历史风评来看,应该不会是什么迂腐的人,不会用一句“这不是成王殿下该知道的事情”就把他给打发了。
  于是,当宋祁恭送仁宗离开资善堂之后,转头就看见三岁的成王殿下目光灼灼地望着他,仿佛下一秒就要扑上来扒住他袖子似的,小嘴巴还乖觉地喊道:“先生。”
  宋祁一看就乐了,这姿态他再熟悉不过。儿孙辈想要问他讨要东西的时候,不就是这个撒娇的前摇动作?他微屈了身子:“成王殿下可是有话要说?”
  “有的!有的!”扶苏小鸡啄米般点头连连:“官家和先生刚说的西夏是什么呀?先生能不能给我讲讲?”
  宋祁一怔,没想到成王想问的是这个。他的儿孙问他要的最多的是银钱和糖果。
  他略一思忳,看向扶苏身后的两个伴读:“你们中有人能为成王解惑?”
  率先发声的是李球:“这个我知道!我听阿爹说过的,西夏乃是西北之地的蛮夷,对大宋怀有不轨之心。待我长大以后定要杀他们个片甲不留,以报效官家!报效大宋!”
  晏几道却犹疑了一下:“听说,最近西夏要派使节来大宋议和了。”
  两份截然的回答,正好可以体现出两人家庭背景的不同。
  李球说的全是政治正确的内容,看得出家中对他忠君爱国的教育必不会少,但晏几道知道的却是最新消息,必然是他爹晏殊告知的。
  扶苏听完之后就别过了身子,继续目光灼灼看向了宋祁:“宋先生,他们说的我都知道,我就想听你说嘛。还有还有,刚才小晏他说的议和是什么呀?大宋为什么要和敌人议和去呀?”
  宋祁:“成王殿下想知道?”
  扶苏:“嗯嗯。”
  宋祁背着手,好整以暇地悠悠然道:“好说,只要成王殿下你能把《论语》前十页完整地背下来,我就把宋夏议和的前情后事,仔仔细细地告诉成王殿下。”
  扶苏:“???”
  他不服气地撅起嘴,指责起宋祁的狮子大开口:“今天才是我第一次上课,哪需要背十页的内容呢?先生可不能揠苗助长!”
  哟。连揠苗助长都知道。
  宋祁心下暗笑,面上却不改那副狮子大开口的嘴脸:“是也是也。按例来说,第一课只肖介绍一番《孝经》或是《论语》就下课的。可是成王殿下不是有求于先生我吗,自然要拿东西来换。”
  “这样吧,也不要求你即日背好,什么时候背完我就什么时候告诉你,如何?”
  扶苏:“……”
  要是背晚了,说不定西夏使节都已经谈判完拍拍屁股回家了。那他白白错过了一个大好机会。
  知道你做人疏阔不迂腐了,可也不能这么明着敲诈三岁小孩吧?偏偏宋祁提出的砝码是背书,闹到御前去了,说不定官家还会夸他会教育人呢。
  而且,扶苏总觉得,以宋祁的性情,根本不是为了处心积虑让他多学一点,纯粹是因为为难小孩子很好玩儿。
  扶苏想明白后,顿时更郁卒了。
  他无可奈何,被捏住了好奇心的把柄,正要忍痛签下割让的条款。但当湛湛的眼风余光扫到身后的两个豆丁后,又改了口:“一人做事一人当,西夏的事是我问的,先生不要为难他们。”
  宋祁挑眉:“那你问问他们,愿不愿意和殿下你一同承担。”
  晏几道正准备借坡下驴:“刚好我对议和不感兴趣,那我就不……”
  李球:“殿下,您不必顾忌于我!”
  他义正词严拒绝了扶苏的好意:“阿爹嘱咐过我的,成王殿下要学的东西,我必须都要学会,不然怎有资格叫作伴读!”
  扶苏:“……”
  好了好了,知道你和你爹很忠心了。但是你没发现身边的同学正在瞪你吗?
  一切尽收眼底的宋祁:“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他看够了今天的好戏,就背着手,溜溜达达地下了班,打算回家跟哥哥分享资善堂的所见所闻,留下三个面面相觑的小豆丁。
  一时间,扶苏没说话,晏几道也没说话。
  李球左看看,又右看看:“宋夫子让我们背十页的《论语》。”
  “嗯。”*2
  “你们背过吗?”
  “没。”*2
  “那怎么办?”
  扶苏刚想说该背就背吧。然后,他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你们有《论语》吗?”
  “没有。”
  “我也没有。”
  扶苏简直想掐自己人中了。哪有先生忘记给学生们发课本的?这个时候把宋祁找回来还来得及吗?他不会已经出宫了吧?
  然后,他就听到晏几道迟疑了一下:“阿爹说过,资善堂里除了学堂外,南面还设有一座藏书阁,我们去那里面找找?”
  扶苏毫不犹豫:“走。”
  三个小豆丁沿着宫人的指引,飞快地奔向了藏书阁。藏书阁门前有一个看起来像图书管理员的人,见他们自报家门之后,自然不敢怠慢,打开阁门,把他们带到阁中。
  “成王殿下要找什么书?”
  李球刚准备实话实说,却被扶苏一把抓住了胳膊制止了。后者扬起包子般糯糯的小脸:“今日宋夫子刚教了我们《孝经》,他说我们后面还要学《论语》,我就想提前借来看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