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咸鱼日常 第39节
*******
谢琢办好皇庄的事情后,紧接着谢绎也查清了户部的账,给国库新增了数百万两白银,崇宁帝心想,要说本事,还是次子更强。
他也同样赏赐了谢绎。
“你们都有办差的能力了,朕看往后也不必再死读书,多去衙门跟着学学,”他问谢绎,“你想去哪个衙门?”
谢绎当然想去掌管文官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的吏部,但这未免太显野心,便道:“孩儿想去都察院,祖父御极后为防官员尸位素餐,违法乱纪,特设‘科道’,孩儿也以为都察院乃朝廷之耳目,需得灵通清明,故而孩儿愿为此效犬马之力。”
崇宁帝连连点头:“好,你有此心,朕自当成全,阿凤,你呢?”
谢琢道:“孩儿想去兵部。”
谢绎:“……”
不过是学了点骑射,他不会以为自己就能领兵作战吧?
崇宁帝也不解。
前世大周在与西夏的交战中,兵士死伤无数,全因吴博好大喜功,故而他若能去兵部历练,以后便有机会劝说父皇不要用吴博为将,这样就能避免伤亡。
谢琢斟酌言辞后道:“听闻西夏最近常侵犯边境,孩儿虽不才,也想学学兵道,学一点是一点。”
初心是好的,虽然崇宁帝觉得这孩子生性温和,瞧着连只鸡都杀不了的样子……
“可。”崇宁帝同意了。
他并不忌讳孩子们参与朝政,这个位置要坐稳靠得是自己的实力,如果被自己孩子篡权,那这天子趁早别当了,不被孩子也会被别人给夺去,所以他并不怕。
兄弟俩走出垂拱殿。
看着谢琢离开,谢绎低声吩咐高荣:“你再找人好好查查,他最近在与谁来往。”
高荣领命。
谢琢出宫后便去了兵部。
说是说来见识下,可这身份摆在那,再者,他还立了功,兵部左侍郎亲自来招待,与他详说兵部的事。
傍晚时分,廖起宗下衙,在门口遇到谢琢。
同袍们上前参见,他光顾着笑。
等周遭只剩下他们时,廖起宗用力拍了下谢琢的手臂:“阿凤,你没说大话,居然真的单独将这事儿办成了,”说着放低声音,“确实没人帮你吧?”
“没有。”
“哦?那是吃了啥仙丹了?”
“……”
见他好看的眉拧了起来,廖起宗哈哈一笑:“我开玩笑的,你有本事了我替你高兴,走,去我家喝一杯。t”
只要不是太晚回宫,无妨。
谢琢将本来要说的话压了一压,随他去富昌伯府。
姚芝听说大皇子来做客,忙吩咐厨房多添几个菜肴。
晚上二人小酌几杯,说得很尽兴。
廖起宗感觉自己的表弟真的变聪明了,对事情的看法很有见解,一点不像早前那个傻孩子。
但接下来的事情推翻了他的想法。
谢琢道:“我想劳烦你跟表嫂帮我办件事。”
廖起宗心头一跳,下意识问:“不会又是为孟三姑娘吧?”
“是,等休沐日,你跟表嫂请她来这里,我想见见她。”
离他立功已经有一段时间,孟清泠应该知道了,想必已经有所改观,他很期待他们再次的见面。
“……”
廖起宗在心里一阵狂吼。
谁来告诉他,该怎么让这傻表弟清醒啊!
第027章
京城明明有那么多闺秀,他为什么非盯着孟三姑娘不放?
他们能有多深厚的感情啊?
孟家去年才入京的,表弟此前又不能常出宫,他们……
廖起宗灵光一闪,是了,或许该从源头找一找原因。
“阿凤,你到底是怎么认识她的?”
溜出宫遇到孟清泠的事可以糊弄下年纪小的妹妹,但廖起宗多半不信,谢琢道:“你不必知道。”
“……”
“表哥,你帮我,我会记得这份恩情的,”谢琢拿起酒壶替他又倒了一杯酒,“当然,如果你为难,我也不会逼你,我自己想别的法子。”
他能有什么别的法子?
总不至于要亲自去一趟孟家吧?
如果孟家人都知道了这件事的话,那比让他请过来还要糟糕!
廖起宗端起酒一饮而尽:“行,我答应你,我让阿芝去请,不过,不能单单只请孟三姑娘吧?孟家人肯定要怀疑。”
“那就请三位。”
请三位来的话,他必然不能单独跟孟三姑娘见面了,只是打个照面看一看,应没什么。
怕就怕二人单独相处,感情越来越浓,傻表弟更是无法自拔了!
廖起宗略微放心。
而谢绎此时正骑马行过踊路街。
他身旁有一顶软轿与之并行。
轿帘半开,露出十七岁少女端庄明丽的侧脸。
袁长瑜本不想私下与谢绎接触,但此前谢琢立功,叫她不太高兴,幸好谢绎很快也立功了,并且得了天子赏赐,便应邀出来一见。
“这些日辛苦二殿下了。”她轻声道。
谢绎初见袁长瑜时便喜欢上了她,脸上不自觉带着笑:“谈不上辛苦,只是涉及的官员多,才花了些时间。”
听着像解释。
袁长瑜嘴角一翘:“我相信二殿下。”
相信什么,谢绎自然清楚。
这世上,能配得上他的姑娘只有袁长瑜,而袁长瑜能看上的男人,也只可能是他。
他们注定是要站在最高处的。
“阿瑜,你会陪我走到最后吧?”
凭他的资质,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袁长瑜低低“嗯”了声,然后让轿夫掉头。
“还没说几句话。”谢绎颇为不舍。
袁长瑜却没停留。
轻易得到的,从来都不会被珍惜,她当然不会过多表示的。
那顶轿子很快消失在夜色里。
谢绎盯着看了会儿,恼恨起太后来,他非长孙,终身大事得排在谢琢之后,可太后挑来拣去,到现在都没替谢琢定下,也不知还要拖多久,简直是在耽误他。
可他去求父皇赐婚也不合适,好似过于着急要跟袁家结亲。
他缓缓吐出一口闷气,策马奔向皇宫。
其实太后已经有合意的人选了。
等到谢琢不太忙的时候,她便将他请入寿康宫。
“最近在兵部如何?”她关切地问。
“一切顺利。”谢琢并不多言。
“那就好,”太后笑眯眯道,“阿凤,我已经选好我的长孙儿媳了。”
谢琢暗道不妙。
凭孟清泠今世的表现,太后一定没看上她,那这“长孙儿媳”自是别人。
“您怎么突然就选好了?不会太仓促吗?”
“不仓促,这位姑娘不止八字与你相配,性子也沉稳可靠,家世么,比不上袁家,俞家,可也不算差,”太后笑了笑,“她叫郑梅英。”
谢琢:“……”
那是工部左侍郎陈知慎前世的妻子,二人十分恩爱。
他沉默会,劝说太后:“皇祖母,我在您小生辰那日见过郑姑娘,我觉得她与我并不般配。”
太后惊讶:“哪里不般配了?阿凤,郑姑娘蕙质兰心,稳重娴静,人很聪明,听闻在家中也常帮着郑夫人管家,最合适当皇子妃了,怎会不般配?”
“皇祖母,我说得不般配,是我不喜欢她,她也不喜欢我,所以孙儿只能求您收回成命。”
太后就笑了:“傻孩子,哪有见一面就知道喜不喜欢的?这样的姑娘,等相处久了你就知道好处了,阿凤,你得相信我的眼光!”
祖母的眼光是不错,不然当初不会选孟清泠,谢琢觉得,郑梅英肯定也是个极好的姑娘。
可她是陈知慎的妻,再说,就算不是,他也不能娶。
谢琢道:“您别为难郑姑娘,她好似年纪不小,指不定已经定亲,您可查过?”
太后肯定道:“当然没有定亲了。”
“那指不定有心仪的公子,您何必拆散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