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咸鱼日常 第34节
“鸡丝面。”
孟清雪:“……”
刚才在郑家打叶子牌时,桌上有好些点心瓜果,她们俩嘴没停过,这会儿竟还能吃面?
她没听错吧?
不过姐姐向来贪吃,堂妹怎么回事,居然也会被姐姐影响?
想到身边以后一群馋嘴,孟清雪一阵头疼。
南门街的李记鸡丝面才开没多久。
李娥身子不适,掩着嘴咳嗽了几声,生怕被女儿听见。
就在这时门外来了三位客人。
衣着鲜亮,容貌不俗,一看就是大户人家的千金,李娥怔了怔。
此时正是申时,并未到吃晚饭的时候,但客人上门没有拒绝的道理,她笑着迎上前:“三位姑娘莫非是来吃面?”
“对,三碗鸡丝面。”孟清泠看向东边靠窗的桌子。
李娥的女儿姜小芸忙过去擦桌子擦凳,生怕弄脏她们的裙衫。
小姑娘容貌秀丽,笑起来右脸颊上有个酒窝。
孟清泠从未见过她,前世在知道这个名字的时候,姜小芸已经死了,而李娥为此犯下了一桩震惊世人的大案。
孟清月环顾四周,好奇地问:“你们才在这里开店吧?我以前从来没见过。”
“是,半个月前开的,”李娥要去做面,让女儿招待,“给姑娘们倒点茶……”说着觉得不妥,“想必你们不惯喝粗茶,小芸,拿一碟五香花生来。”
“好。”姜小芸答应。
孟清雪盯着堂妹:“你怎么知道这里有家鸡丝面店?”
“自然是听人说的,怎的,二姐有何怀疑之处?”
也不是怀疑,就是奇怪。
孟清月却嗅了嗅鼻子,夸道:“好香啊,这花生一定好吃!”
等姜小芸把碟放在桌上,她第一个夹了吃,然后赞不绝口。
孟清泠也吃。
唯独孟清雪没下筷。
里头传来切菜的声音,不多久,李娥陆续将面端上。
先映入眼帘的是金黄色的鸡汤,汤面上撒着翠绿的葱花,葱花下是细细的鸡丝,细细的油菜,香蕈,嫩笋,还有细如银丝般的面。
被浓香吸引,孟清月迫不及待品尝。
李娥怕她们吃惯山珍海味,看不上这样的面,一边在围裙上擦手一边试探地问:“不知合不合姑娘们的胃口?如果觉得何处不好,可以给奴家提点建议。”
“汤浓,面滑,怎么可能不合胃口?”孟清月断言,“你家客人一定会越来越多的!”
“哎呀,承姑娘吉言了。”李娥十分欣喜。
孟清泠也开始品尝。
见这二人一副舍不得松开筷子的样子,孟清雪到底也没能忍住,夹了几根放入嘴中。
鸡汤不稀奇,孟家吃的鸡也不差,可这面条真的不错,虽然细却不烂,柔软又有弹性,用得是上好的面粉,一点都不糊弄人,她不知不觉吃掉半碗。
孟清泠擦擦唇,笑着与姜小芸道:“可惜我家离此地有点远,也难得出门,不然隔几日吃一顿肯定不腻。”
姜小芸顺势问:“敢问姑娘住何处?若不嫌弃,小女子也可以送上门的。”
母亲将所有积蓄都用在了这家店铺上,而今手里空空,她想多招揽点生意。
“住枣园巷,孟家,下回我若想吃,便使家丁前来告之,”孟清泠打量一眼店面,“我大姐说你家客人会越来越多,我瞧着这地方真有些小,应该把隔壁租下打通了才好呢。”
李娥摇摇头:“姑娘,我们初来乍到,才开半个月,客人每日能坐满就不错了。”
孟清泠思忖片刻:“这样吧,如果你们要扩大店面又缺银子时便来找我借,我正好有些银两不知用在何处,放心,利息定比钱庄放贷的低多了。”
那是太遥远的事情,李娥没指望自己能开大店,但对这小姑娘的印象变得极为深刻:“好,奴家记住了。”
孟清泠眼眸一转,又交代句:“我叫孟清泠,若找不到我,你们可找我舅父祁烨,他住在东榆林巷的祁府。”
“是,多谢三姑娘。”
从没有哪位客人会这样看好她们的面店,甚至不惜借出银两,李娥十分感动,最后愣是要少收一碗面的钱。
回到车上时,孟清雪盯着孟清泠看了好一会。
老太太听说她们去吃面,倒也没有怪责,眼下最紧要的是两个孙女的终身大事,至于孟清泠,反正还要去宫里的,不用过于着急。
郑夫人没有出面,派了郑姑娘与孙女们玩乐,老太太刚才已经问过丫鬟,此时沉着脸训斥孟清雪:“郑姑娘与你说钓鱼,你就该回答‘喜欢’,什么叫一窍不通?”
杨氏疼爱小女儿,忙帮着辩解:“阿雪是不会钓鱼啊,母亲,她是一时不察。”
“你闭嘴,阿雪又不像你,你听不出,我不信她听不出!”
杨氏:“……”
“阿雪,你自己解释。”
如果实话实说,一定会惹恼祖母,祖母再去禀告祖父,不知祖父会有何反应,孟清雪道:“今日我不太舒服,真是疏漏了,请祖母见谅。”
原来不是故意。
小孙女的所作所为已经令她极为头疼,再来一个,老太太真受不了,她语气缓和了些:“怎不提早说?郑家也不是不讲理的人家。”
孟清雪道:“怕您失望,没敢说。”
“下回不可如此,”老太太叮嘱杨氏去请鲁大夫,“等你好了,我再请郑夫人与郑姑娘上门,把误会解开。”
孟清雪手指微微捏紧。
看来真的要跟郑家定亲了。
她张了张嘴,想告诉祖母她不愿嫁给郑公子,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她跟姐姐不同,姐姐去常家过不了好日子,她不一样,且她这一生都在追逐孟清泠的脚步,她也希望得到祖父祖母的看重,现在机会来了,难道真的要忤逆,要让他们失望不成?
郑霖是谈不上优秀,但他还年轻,郑夫人也比常夫人通情达理,她以后肯定有机会能做官夫人,为孟家出力。
孟清雪低头告退。
*******
祁烨要查戚纶很容易,这日得知他在城外狩猎,便花重金雇了两名妇人去办事。
妇人装作是来挖野菜的,见戚纶路过,便道:“不是刘家的姑娘,是孟家的大姑娘,你是不是没长耳朵?我都跟你白说了,气死我了!”
“哎呀呀,我耳朵不好,你再讲一遍……是孟家大姑娘要嫁给常三公子?”
戚纶猛地拉住坐骑。
“是啊,常三公子天天在家闹,我去送菜时听那些厨子说,常夫人并不喜欢孟大姑娘,但管不住自家儿子啊,便答应了,这常夫人什么脾气?孟大姑娘进了常家门,怕是要被磋磨。”
“再不好过也比我们好,总用不着出去挖野菜。”
“你懂什么,那些大户人家的夫人手段可厉害,只有你想不到的。”
“是吗?说来听听。”
戚纶却是听不下去了,他翻身下马,询问其中一位妇人:“大娘,你说的孟家可是住在枣园巷的孟家?”
“是啊,”那妇人看向他,“你认识不成?”
“不认识,但我认识常三公子,他真要娶妻了?我得去讨杯酒喝。”
“当然是真的,他在家闹得厉害,说什么孟大姑娘哪怕喜欢别的公子也要娶……这孟大姑娘真是跟狐狸精一样,把他魂都勾没了,常夫人总不能见他去寻死,自然要答应的。”
戚纶暗地冷笑声,骑上马离去。
而那头常三公子又被祁烨找的人挑拨了几句,就鼓起勇气去孟家。
始终家世好,老太太问过老爷子之后,还是请了他进来。
常思诚在戚纶那里遭受了羞辱,过不去这个坎,听说戚纶想娶孟清月,更是又气又妒,信誓旦旦求老太太再等他一阵,他一定能再次说服母亲,上门提亲。
如果真的能说服,那当然最好,权衡利弊,老太太并没有当面拒绝。
随从将常思诚从孟家离开的事禀告戚纶。
“小人亲眼瞧见,绝没有错。”
戚纶火冒三丈,上回他明明提醒过孟老太太,没想到她原来是t眼瞎的!
常思诚这种一无是处的登徒子,她怎么舍得将孙女嫁给他?还有孟大夫人,她也眼瞎?不阻拦吗?
这孟清月怕不是哪个破庙捡来的!
第025章
戚纶忍不住踢了一脚椅子。
那椅子摇了摇,摔在地上。
戚夫人站在门口问:“你好端端的突然发什么脾气?”
“母亲,”戚纶愣了下,“您怎么来了?”
上次儿子在玉仙观为孟清月与常思诚起了冲突,戚夫人一清二楚,但她半个字都没有提,儿子个性不羁,很难管束,不提也许慢慢就淡了,现在知道他再次关心上孟清月,戚夫人又生出一个主意,笑着道:“纶儿,你趁着这阵子还有空闲,不如陪我去看看略儿,他在闵州也不知如何,最近甚少写信。”
戚略在闵州任参将,戚少夫人携子去化州探望病中的母亲了,当然,此事是经过戚夫人同意的。
戚纶皱眉:“大哥常待在兵营,哪里有空招待我们?您放心,大哥必定安然无恙,西夏军不会去骚扰闵州。”
“你们兄弟俩多年未见,你就一点不担心他?你随我去看看有什么?非得拒绝为娘?”戚夫人拉住他手臂,“我可是难得要你陪同的,还不是怕路上不太平。”
此去路途遥远,母亲也不过分。
戚纶思忖一会:“可以,但要等我几日。”
“明日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