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BL书阁>书库>其他>偿予(1v1)> 第17章辞旧迎新

第17章辞旧迎新

  第17章 辞旧迎新
  再有十来天就是除夕。岁末年尾,在外打工的村民渐渐返回了老家,村子里正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
  也是各种宴席扎堆的时候,婚嫁宴、满月宴、新居宴,家里但凡有点好事,一般都愿意选这个时候办,一来是“好日子”多,二来是人气足够旺。
  赶集的日子,袁小海陪着奶奶卖菜,觉得自己能分担一点,平日里奶奶在别人家里帮忙,他就插不上手了。
  他也不爱凑热闹。谁家娶媳妇了,总有些小孩子扎堆去凑热闹,看看新娘,闹闹洞房,或者单纯拿上几把喜糖,这些对于孩子们来说可是难得的娱乐。
  袁小海小的时候也有这样的经历,也爱这样的热闹,也受着喜糖的吸引。
  而现在他更愿意选择安静地待在家里。
  奶奶劝过几回,让他去和同龄人玩,可袁小海每次都以写作业为理由推脱了。
  这个理由在奶奶眼里就是金科玉律,什么事情也大不过孙子的学业,所以奶奶几乎没有任何怀疑地信了这个说法。
  周雪不在家,袁珍也没再来。
  袁小海大概能猜到,即便她们相约,恐怕也会和其它小孩子一样,去宴席上凑热闹,而不是和他这个闷不吭声的人待在一个屋子里。
  他打听到周雪原来是去了她原来的家里,过了年之后才会返回村子。
  热闹只在一端,袁小海的周围只有安静、孤单。
  除夕当天的集市上最为热闹,谁家办喜事也不会挑这一天,村民们都各自为家里的年事忙碌着。
  这天袁小海仍然陪着奶奶赶早卖菜,冬天能卖的菜不多,所以早早地卖完了。
  家里只有他和奶奶,就算是囤年货,需求量也不大,几斤瓜子花生和糖,几斤肉,一条鱼,再买上些对联、年画,这便有了过年的样子。
  再有就是新衣服。
  奶奶在衣服摊子前挑拣了好一会儿,眉头微皱,没挑到满意的。孙子已经上中学了,得穿得像样些,而这些地摊上的衣服显然已经入不了她的眼。
  “这些衣服你有看上的吗?”奶奶问,她对那些衣服不太满意,可她瞧见孙子的衣服袖子已经遮不住手腕,裤腿也短出一截,这新衣服不买不行了。
  袁小海看也没看,直接摇了摇头,说:“不用买衣服,在学校都穿校服。”
  “总要有两套换洗的,你身上的都小了吧。”
  “还能穿。”
  奶奶轻叹了口气,知道孙子是为了省钱,别人家的孩子多渴望过年能穿新衣服,谁跟着来赶集不是要买这买那,也就是她家的孙子,懂事得让人心疼。
  奶奶更不愿意将就了,拉着袁小海离开了衣服摊,去了鞋摊。
  衣服裤子小一点能勉强穿,鞋子短了就没法将就。
  小地方的集市上卖的鞋子大多是小作坊的低端货,或是低仿的假大牌,价格倒算不上贵,只是质量一言难尽。
  奶奶不懂什么大牌,但质量好不好她是能看出来的。往年还能挑得出来一两双物美价廉的,现在她看着满地的鞋子,觉得哪双都配不上她上了中学的孙子。
  “奶奶,我的鞋也还能穿,可以不用买新的。”袁小海听到了别的顾客问价格,一双鞋子要七八十。
  “那不成,鞋子挤脚怎么穿。”奶奶似乎也有点叛逆,孙子越是拒绝,越是懂事,她越想给孙子买点好的,“这些衣服鞋子都太差了,过几天咱们去县城里买。”
  袁小海“嗯”了一声,反正今天的钱是省下了,过几天的事情过几天再说。
  每年的年夜饭都是在叁叔家吃,袁小海和奶奶会留在叁叔家守岁过夜,大家一起看春晚。奶奶年纪大了,熬不了夜,最多到九点就要去睡,叁叔叁婶过了零点放完鞭炮也会去睡觉,剩下袁小海和袁丽两人较劲,看谁撑得够晚,再后来袁珍也加入了,只是她因为年纪小,总是最早一个睡着的。
  袁小海记得小时候在叁叔家吃年夜饭、过除夕是件开心的事,因为那是他眼里最有家的感觉的时候,离“团圆”最近的时候。
  而如今也不知怎么的,他竟然多愁善感起来,仍然是团圆的场面,只是有一个人似乎是多出来的。
  奶奶和往年一样,八九点就犯了困,给几个孩子发了压岁钱,便去睡下了。
  叁婶也各塞了一个红包,说了些“好好读书”之类的期许的话,也架不住疲倦去休息了。
  叁叔喝了点小酒,早就在一旁打起了瞌睡。
  拿到压岁钱的袁珍兴奋地拆着红包,看到数目,她惊喜地说:“哇,妈妈给了我五十。比去年多!姐姐,看看你的是多少?”
  袁丽原本不以为意,往年她五十,妹妹叁十,都成了惯例,这时看到妹妹说她的红包里有五十,她下意识觉得是不是两人的拿错了,赶紧拆开自己的看,没想到竟然是一张五十的,一张二十的,一张十元的,总共八十元。
  她心里纳闷,难道最近家里发了小财?她爸上一次出工赚得多了些?还是又多了些父爱母爱?
  “姐姐有八十。小海哥哥,看看你的。”袁珍对姐姐的压岁钱比自己多也早已习惯,并不计较,纯属好奇地问袁小海。
  袁小海把自己的红包递给了袁珍,说道:“喏,你看看。”
  袁珍的小手接过红包,小心翼翼地打开,取出里面一摸就比自己的厚出不少的钞票,认认真真地数着。
  “一百,加两个十,等于一百二十,加五,等于一百二十五,加叁个一,等于一百二十八……小海哥哥有一百二十八,还是最多的。”袁珍将崭新的钞票又放回红包里,递还给了袁小海。
  袁小海有些尴尬,他每次的压岁钱都是叁人里最多的,也不知道是用什么标准分的。按年龄他不是最大的,非要解释的话,或许正因为他是那个“外人”吧。
  袁丽早已不在意父母给堂弟的红包比自己的多这件事,她还知道她爸会偷偷再给堂弟塞钱,以前不太懂事时会觉得她爸太偏心,现在越来越了解堂弟的处境,渐渐释然了,甚至觉得光是过年给点压岁钱都不够。
  这会儿她打圆场道:“压岁钱是按身高发的,他最高,所以最多,你最矮,所以最少。”
  “哦,那是,我是最矮的。”袁珍似乎信了这个解释,转念一想,又疑问道:“以前小海哥哥和姐姐一样高的时候,也是最多的。”
  袁小海作为当事人,不好自我辨解,他也解释不清。
  袁丽继续糊弄着,又编了个理由:“以前是按饭量来的,哥哥每顿都吃两碗饭,你是不是只吃一小碗?”
  “啊?是这样啊。”袁珍将信将疑,看哥哥姐姐都一脸严肃,不像玩笑,她一脸天真地说,“那我以后也吃两碗饭。”
  这话却把袁丽和袁小海都逗笑了。
  袁丽笑妹妹傻得可爱,继续逗着她,说:“下次可能又换标准了,或许是考试成绩,谁考得最好,谁就拿最多。”
  袁小海看着袁珍天真的模样,笑着说:“珍珍,等哥哥以后挣了钱,也给你发压岁钱。”
  “嗯,好!嘻嘻……”袁珍用力点了点小脑袋,满脸的欣喜和期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