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她的心立刻提了起来。怎么办?要不要下去?说什么?道歉?还是装作什么都没发生?
就在她纠结万分时,房门被轻轻敲响了。
苏瑶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谁?”
“是我。”门外传来林野平静的声音。
“……进……进来吧。”苏瑶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
门开了。林野站在门口,穿着简单的家居服,手里端着一杯……蜂蜜水?
“给你。”林野走进来,将杯子放在苏瑶面前的床头柜上,“解酒。”
“哦……谢……谢谢。”苏瑶低着头,不敢看她,手指无意识地绞着剧本的页角,脸颊又开始发烫。
房间里一时陷入沉默,只有煤球在苏瑶脚边蹭来蹭去,发出细小的呼噜声。
“那个……”苏瑶鼓起勇气,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昨晚……对不起啊……我喝多了……说了些胡话……你别放在心上……”
她说完,紧张地等待着林野的反应。
林野看着她低垂的脑袋和通红的耳根,沉默了片刻。就在苏瑶以为她要生气或者嘲讽时,却听到她平静地说:“没事。以后少喝点。”
没有责备,没有探究,只有一句平淡的关心。
苏瑶猛地抬起头,撞进林野那双沉静如水的眼眸里。那里面没有她预想的嫌弃或尴尬,只有一如既往的平静,甚至……似乎还有一丝几不可查的……温和?
“嗯……知道了。”苏瑶愣愣地点头,心里那块沉甸甸的大石头,因为林野这句平淡的话,竟奇异地轻了不少。尴尬还在,但那份让她窒息的羞耻感,似乎被一种更柔软的情绪取代了。
林野没再多说,只是指了指蜂蜜水:“趁热喝。”然后便转身离开了房间,轻轻带上了门。
苏瑶看着那杯冒着热气的蜂蜜水,端起来小口啜饮着。温热的甜意顺着喉咙滑下,一直暖到心底。她抱着杯子,靠在床头,心里五味杂陈。林野……好像真的……没有怪她?甚至……还有点关心她?
然而,事业上的麻烦并不会因为个人的尴尬而停止。
几天后,“星爪印”项目组再次召开会议。这次的气氛却有些凝重。
张姐面色严肃地汇报:“苏总,我们联系了几家符合资质的食品代工厂,但对方对我们的订单量不太感兴趣,报价偏高。而且,他们对林野提出的配方工艺要求如低温烘焙、益生菌活性保持等表示执行难度大,成本会更高。”
供应链经理老赵也皱着眉头:“原材料供应商那边也反馈,林晚小姐要求的特定农场有机鸡胸肉和深海鱼粉,供应量不稳定,价格波动也大。如果坚持用最高标准的原料,成本压力会非常大。”
设计师小杨也弱弱地补充:“还有……线下空间的设计方案,按照安全舒适的原则调整后,成本预算也超了……”
问题接踵而至:成本高企、供应链不稳定、代工厂配合度低。这几乎是所有初创品牌都会遇到的“死亡陷阱”。
苏瑶坐在主位,眉头紧锁。她之前沉浸在创意和热情的泡沫里,此刻才真切感受到商业现实的冰冷和残酷。她下意识地看向身边的林野。
林野翻看着张姐递过来的代工厂报价单和工艺反馈,眉头也微微蹙起。她明白问题的核心:高品质与低成本、小批量生产之间的矛盾。她的配方和工艺要求,在追求效率和利润的代工厂看来,无疑是“麻烦”和“成本杀手”。
“不能降低标准。”林野放下文件,声音清晰而坚定,“‘星爪印’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天然、健康、安全。如果为了降低成本而妥协原料品质或工艺,就失去了品牌的意义。”
“可是……”张姐面露难色,“市场部那边反馈,我们初步定价已经偏高,如果成本再增加,消费者接受度可能会……”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苏辰走了进来。他依旧是那副冷峻沉稳的样子,目光扫过众人凝重的表情,径直走到苏瑶旁边的空位坐下。
“遇到麻烦了?”他声音低沉,听不出情绪。
苏瑶深吸一口气,将目前遇到的困境简要汇报了一遍。
苏辰安静地听着,手指在桌面上有节奏地轻点。听完后,他看向林野:“林野,你的坚持是对的。品牌调性一旦确立,就不能轻易妥协。”他话锋一转,“但商业需要平衡。”
他目光转向张姐和老赵:“代工厂的问题,苏氏旗下有控股的食品加工厂,设备和工艺能满足要求。我协调一下,先给你们开一条小批量生产线试产。原料供应,”他看向林野和林晚,“你们需要尽快确定备选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采购渠道,或者考虑参股小型优质农场,锁定货源和品质。成本问题,”他看向苏瑶,“初期可以接受微亏,但营销要跟上,快速打开市场,提升品牌溢价能力。线下空间预算,”他顿了顿,“集团可以追加一部分投资,但设计方案需要再优化,控制成本。”
他语速不快,但条理清晰,每一个问题都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既有对林野坚持品质的支持,又有商业化的务实考量。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决策魄力展露无遗。
会议室里凝重的气氛瞬间被打破。张姐和老赵面露喜色,小杨也松了口气。
林晚看着苏辰,眼神里充满了崇拜:“哇!苏总!你太厉害了!简直就是及时雨!”
苏瑶也松了口气,看向大哥的眼神里带着感激和一丝依赖:“谢谢大哥。”
苏辰没理会林晚的夸张赞美,只是淡淡地看向林野:“配方和工艺标准,需要形成详细的书面文件,和工厂技术对接。”
林野对上他的目光,平静地点头:“好。”
苏辰又看向苏瑶:“尽快拿出优化方案和营销计划。”
“知道了!”苏瑶立刻应下。
危机似乎暂时解除。然而,林野看着苏辰沉稳的侧脸,心里却清楚,大哥的介入,意味着“星爪印”项目正式进入了苏氏集团的视野,也意味着她们肩上的责任和压力更重了。未来的路,挑战才刚刚开始。而她和苏瑶之间,那份因醉酒而起的尴尬尚未完全消散,又添上了事业上更紧密的捆绑与依赖。那份在火锅氤氲中悄然滋生的、带着暖意和一丝无措的亲近感,如同煤球柔软的呼噜声,在她心底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她知道,有些界限,已经悄然模糊了。
第28章 暗流涌动与无声的依靠
苏辰的介入像一剂强心针,暂时稳住了“星爪印”项目摇摇欲坠的局面。苏氏旗下食品加工厂的小批量生产线迅速启动,林野带着详尽的配方工艺文件和技术人员进行了数轮对接,确保生产流程严格符合她的高标准。林晚则像打了鸡血一样,拉着供应链团队四处奔波,筛选备选原料供应商,甚至开始接触几家理念契合的小型有机农场,探讨深度合作的可能性。苏瑶则一头扎进了营销方案的优化和线下空间设计的成本控制中,忙碌让她暂时忘却了之前的尴尬。
表面上看,项目正步入正轨。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已经开始涌动。
内部压力: 苏氏集团内部的质疑声并未完全平息。一些高层对苏辰如此倾斜资源支持一个“玩票”性质的宠物项目颇有微词,认为这不符合集团核心业务战略。虽然苏辰以个人投资的名义压下了大部分反对,但无形的压力依然存在,尤其体现在预算审批和资源协调上,开始出现一些微妙的“卡壳”。
供应链隐患: 林晚虽然干劲十足,但寻找稳定、优质且价格合理的原料供应商并非易事。几家备选供应商要么产能有限,要么在品控细节上无法完全达到林野的要求。参股农场的谈判更是进展缓慢,涉及土地、生产标准、长期合约等复杂问题。
市场考验: 第一批按照林野配方生产的“元气肉蔬丸”和“深海鱼鲜酥”样品出来了。内部测试:主要是煤球和“喵星人”的常客毛孩子们反响极佳。但真正的市场考验尚未开始。高昂的成本意味着定价必然不低,如何让消费者接受并认可其价值,是营销团队面临的最大挑战。张姐团队策划的“天然、健康、科学配比”的宣传点,在竞争激烈的宠物食品市场能否脱颖而出,仍是未知数。
林晚的“麻烦”: 林晚提交给苏辰的选址评估报告被打回来了两次。苏辰的批注犀利而精准,指出了数据来源模糊、分析不够深入、风险评估不足等问题。林晚被打击得够呛,在三人小群里疯狂吐槽苏辰是“魔鬼细节控”、“冷酷无情资本家”。苏瑶只能一边安抚她,一边硬着头皮帮她梳理数据,心里对大哥的敬畏又添了几分。
苏瑶最近明显瘦了些,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她把自己逼得很紧,仿佛要用忙碌来证明自己,证明“星爪印”不是玩票。压力大的时候,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大发脾气,而是会把自己关在影音室,抱着煤球看一些轻松的老电影,或者……下意识地走到厨房门口,看着林野在里面安静地忙碌。